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新华网】全运会|陈芋汐的“英雄主义”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5-11-12  浏览:

新华社广州11月11日电(记者程楠、马思嘉、周畅)1.93秒,这是奥运冠军、跳水名将陈芋汐在10米跳台上,从起跳到落水的时间。

弹指间,水花轻溅,金牌落袋,动作拿捏妙到毫巅。

在10日晚进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跳水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代表上海队参赛的陈芋汐一路领先,收获金牌。赛后,她与教练轻轻踏上领奖台,微笑着向全场观众致意。

“很开心夺冠。”20岁的陈芋汐赛后感言简短、平静。

  11月10日,获得冠军的上海队选手陈芋汐(前左)、获得亚军的四川队选手卢为(前中)、获得季军的山东队选手刘紫涵(前右)在颁奖仪式上与教练自拍合影。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但事实上,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本次全运会女子10米跳台预赛,陈芋汐就在第二轮407C出现明显失误,仅得到49.60分。但从第三跳开始,她迅速调整,最终以382.15的总分位列第一晋级半决赛,并在半决赛中以423.70分“断层”领先,顺利晋级决赛。

作为顶尖跳水运动员,这种迅速自我调整能力,展现出陈芋汐日益强大的心理素质。

11月10日,获得冠军的上海队选手陈芋汐(中)在赛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从年少时步入跳水馆,到日复一日跳跃翻腾,既要忍受肌肉酸痛和伤病,还要克服心理压力。陈芋汐也曾眼眶泛红、强忍泪水。

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陈芋汐都与个人项目金牌擦肩而过。“巴黎奥运会后,我没想过自己还能再站上10米台。那种压力,那种状态,说实话,我想逃。”陈芋汐说。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强调的“英雄主义哲学”认为,人应在认清生活本质后仍然保持热忱的生命态度。

这或许也是陈芋汐的“英雄主义”。

今年5月,陈芋汐在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中夺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7月的新加坡世锦赛上,当最后一跳结束,总分定格在430.50分,夺冠的陈芋汐掩面而泣。

竞技体育,胜负往往就在毫厘之间。技术动作完成妙到毫巅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浇灌、无数次摔倒后的重新站立。

7月31日,陈芋汐在202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女子10米台决赛中夺冠。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如今的陈芋汐,更面临控制体重的压力。作为顶尖跳水选手,她除了每日训练之外,还过着堪比仪器般精密的生活——体重被严格控制在42.5公斤,不能超过43公斤。一天称重10次,食物秤随身携带,甚至“回家吃饭只夹几口蔬菜”。

过去的陈芋汐,会因为不被理解而选择自我封闭。而巴黎奥运会后,她选择“不断调整,把心打开”。她变得更加开朗,会在同济大学的学业中,寻找跳水运动之外的“小天地”。她也乐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因为更放开了,心态好了,我更能专注于自己的比赛,有了更稳定的发挥。”陈芋汐坦言,未来,她要完成更多挑战。

链接:https://www.xinhuanet.com/sports/20251111/19bd867903e6461baeb73676d429b663/c.html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