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首届中法能源材料可持续发展论坛开幕,中法院士专家共话“创新能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党委宣传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时间:2025-05-09 浏览:
作为同济大学118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5月8日,同济大学首届中法能源材料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嘉定校区开幕,主题为“创新能源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中法两国在能源材料领域的长期合作与人才培养,为实现能源领域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法国工程院院士、教授Patrick Maestro,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教授张涛,科思创亚太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Andre Rittermeie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特拉斯堡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Jean-Marie Lehn,为本次论坛作开幕报告。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广明主持开幕式。
出席论坛的还有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公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客座教授Jean-Marie Tarascon,法国工程院院士、斯特格尔堡大学教授Paolo Samori,法国拉罗谢尔大学教授Brahim Elouadi,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领事、教授Rachid Malti,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严纯华,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孙世刚,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迟力峰,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教授唐智勇,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学教授张华。
还有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近2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齐聚同济,共同探讨时代话题,展望能源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

郑庆华表示,当前,同济大学正处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传统学科转型的关键时期,这对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出了新需求。几乎所有未来的学科都与能源材料紧密相关,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挑战的学科。今天的论坛汇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年轻学者和师生,相信大家交流碰撞,一定会产生新的火花。恳请各位专家不吝赐教,指导同济材料学科的发展。

Patrick Maestro表示,目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着巨大的能源挑战,寻找可持续能源,并确保可持续能源真正可持续迫在眉睫。通过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来开发未来能源,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中国在推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未来需要更多年轻人和富有经验的人、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合作,共同创新。

张涛表示,如今,我们正面临着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等全球性挑战,需要呼吁许多国家一起合作。中法两个大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诸多领域有着长期合作。今天的论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交流平台,希望年轻一代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共同发展。

Andre Rittermeier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材料无处不在。科思创是一家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公司,从17年前就开启与同济大学的合作。未来科学家将改变未来,希望年轻人们利用好这一论坛,多聆听精彩的报告和讲座,通过与科学家、前辈之间的互动,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

本次论坛为期3天,旨在汇聚先进材料与能源领域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为青年研究人员和学生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展示和分享他们在可持续发展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创新思想,让青年学者更好把握该领域国际前沿发展动态。本次论坛共有34个报告,其中大会开幕报告1个、主题报告9个、邀请报告13个、交流报告11个,主题涵盖了储能和转能材料与器件,氢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碳减排等。

(文/陈少颖 图/周游、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视频/宋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