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复旦大学“世界杯版期末考卷”网上热传

来源:   时间:2010-06-30  浏览:

从生态学理论分析中国足球始终不能出线的病因所在;试从儿童欺骗发展、道德发展等视角剖析“假摔”现象……世界杯和心理学,看似不相关的两者在考题中被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近日,一篇关于“复旦心理学教授吴国宏出的期末考题”的帖子在网络热传,全文列举了十余道以世界杯为剖析对象的试题。记者昨天找到了帖子中所指的出题者、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吴国宏表示,该份卷子确实是自己所出,不过只是一份启发学习方法的复习资料,希望帮学生在考前减减压,并非最终的期末试卷。

“世界杯版试题”紧扣心理学

记者在网上看到这份“心理学期末考卷”中,涵盖了简答题、论述题、计算题、实验设计,题型丰富,且题题紧扣世界杯赛事。从中国队始终不能出线“病因”所在、到法国队的内讧,再到“郑大世的眼泪”,直至女球迷在看台上的“人体彩绘”,考题囊括了2010年世界杯的各大看点,但却未与心理学科有半点脱节,题题都要求考生从心理学原理加以剖析。

这份“世界杯”版的考题一在网络上公布,随即就引来了众多球迷的关注和转帖。一名上师大大三学生看了考题后告诉记者,自己非常期待本校也有这样的考题,“如果什么考试都能和学生喜爱的东西挂钩,我们一定不会觉得复习迎考是件无聊又有压力的事了”。另一名网友表示:“心理学原来挺有趣的。虽然我看不懂题中出现的心理学原理,但是看了题目后真的挺想去了解一下。”

希望学生受到启发并能减压

网传的这份考题日志中提到的“吴大师”,其实就是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他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澄清:“这份‘世界杯’版考题是我公布在校内网个人主页上供学生阅读的,其实是一份‘半戏谑’版的复习考题,其中60%-80%的内容和心理学原理有关。”

事实上,吴国宏本就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本学期恰逢世界杯,而他正好教授发展心理学的课程,突发的灵感随即促成了这个世界杯版的心理学复习题,但考虑到一些非球迷考生,这些题目绝对不会出现在即将到来的科目期末考试卷中。

虽然只是一份复习资料,吴国宏在设计时仍然有他的深意。他表示,记忆学习材料有两种方法,可以是机械性地记忆,也可以运用心理学上的精细复述(心理学用词)的方法。“通俗地说来就是在生活中,在课本外找到符合自己记忆结构的知识点,从而达到更佳的记忆效果。比如,准球迷就可以将足球的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到加强记忆知识点的办法。”

吴国宏强调,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问,生活、学习、娱乐都涵盖于其中,所以他始终在尝试一些办法将比较学术、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联系起来,此次的“世界杯”版考题也正是希望能在博得考生“哈哈一笑”有所减压的同时,收获一些学习方法。

学生觉得“很过瘾”

记者找到了这份考题的出处,即吴国宏老师的个人主页,发现该篇日志在不到十天里就已吸引超过700人的关注,他们有的转载考题,有的还在评论中为老师出谋划策补充考题。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大三学生小秦告诉记者:“这套题感觉很有想法,把专业运用到了生活中,同时也启发我们去考虑相关的专业问题,一是想想他的这些问题怎么答,二是想想还能有什么问题可以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释、研究。”

不仅是准球迷学生觉得这份考题很过瘾,部分“足球盲”也并没有对考题失去兴趣。复旦大学08级心理学系学生关珊表示:“老师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还是同学这么熟悉的话题,我们瞬间就震撼了,我们相信吴老师出卷子肯定会考虑到我们这些非球迷,不过一看这样的试题,就知道他出题的思路很活。”

一些复旦的学生告诉记者,吴国宏的出题风格确实很“活”,出题的视角也都是集中于同学身边发生的事,曾经的复旦“裸奔男”、“朗诵男”事件都成了他为同学分析心理学原理的例子或考题。他的这种教学方法也深受学生喜爱,复旦心理学系大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吴老师上课经常通过联系实际来教学,用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同时这也能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记忆。”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