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发布绩效评价报告 为呼吁高校把钱花在刀刃上

来源:   时间:2009-12-11  浏览: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9日发布了《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报告对教育部直属的72所高校中的69所进行的绩效评估显示:近半数高校在2006—2008年3年间呈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仅有29所高校呈现出“产出大于投入”的较高效益。(部分排名见表)

10日,该《报告》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解读这份报告出炉的背景,以及排行榜背后的信息。

为什么要“绩效评价”

希望大家更关注办学的相对“效益”和“效率”

绩效评价研究表明:绝对评价得分高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高,绝对评价得分低的学校,绩效评价不一定低。

“有很多意想不到!”袁振国告诉记者,有些在绝对评价排行榜中靠前的学校此次绩效并不太理想,有些却是冒出的“黑马”,“当然,我们并不是想对高校进行排行,而是用绩效的理念进行一种评估的尝试”。

几年前,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国家每年给“985”、“211”类高校投了从上千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经费,“增加教育经费是必要的,但关注投入效益也很重要,要把钱花到刀刃上”。中央教科所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并搜集资料。从今年初开始,中央教科所高教研究中心进行数据整理和绩效评估。

“引入绩效评价,关键是转变一种评价观念,关注高校发展效益。”袁振国说,以前一些机构给出的排行是绝对量,是有缺陷的,它不关注高校发展的条件和发展效益。高校绩效评价则是依据产出与投入之比对高校进行的相对评价,既依据高校办学的绝对“成绩”和“效果”,更关注办学的相对“效益”或“效率”。

绩效评价对丰富高校评价内容和方式、合理配置高校资源有重大意义。政府有限的但仍然在逐年增加的财政拨款究竟发挥了多大作用?如何为政府实施绩效拨款提供依据?高校绩效评价能够为政府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数据支撑。另一方面,绩效评价可以反映高校的资源利用情况,为高校调整与配置办学资源提供参考。

据了解,教育部在以后的高校评估工作中将引入绩效评价的方法。

对高校进行绩效评估,其实在欧美国家早就推行。比如英国专门成立拨款委员会,根据高校的绩效评估进行拨款投入,每5年调整一次。袁振国认为,在国外好的大学如哈佛等投入上百亿美元,而我们大学的投入只占到他们的零头。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