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视点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视点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5位院士和2位名师共上一门课

来源:   时间:2009-04-11  浏览:

本报讯(记者 夏斐通讯员 范葳、周前进)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的学子正享受着5位院士、2位名师为其共上一门课的“特殊待遇”。学校校长李培根院士日前为启明学院的学子讲授特别课程《工程导论》,这已是这门课程开设以来的第七讲。

近年来,华中科技大学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和该校的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设立独立建制的启明学院,实施优才优育,即是一项重要的“试验”。

李培根院士当晚主讲的内容是:专业教育中的“宏思维”能力培养。他认为,宏思维是对宏观问题、重大问题、整体联系上的训练和思考,宏思维能力体现宇宙观、方法观、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宏伟目标,甚至情商,其本质是适应目标需求,高校教师应将宏思维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比如各专业学生要思考在解决人类重大需求上能发挥何种作用。他还就当前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宏思维能力等进行了讲解。

启明学院种子班的2006级通信工程专业的胡焰同学说:“这门课非常精彩,有利于拓宽大家的知识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院士、名师们的魅力。他们备课也很细心,准备充分。经常会有下一讲的老师现场来听上一讲老师的课,再和相关人士交流,征询意见,现场学生反响热烈,气氛活跃,让人感动。”

据了解,启明学院成立于2008年9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其创新教育改革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为学院学生制定特别课程计划。《工程导论》就是这样一门特别课程,由杨叔子、潘垣、熊有伦、李培根、程时杰5位院士和黄素逸、吴昌林2位知名教授共同主讲,共分八讲,涉及能源与环境、太空、能源发展战略、自动化与社会、科学技术工程、电气工程学科发展、专业教育宏思维培养以及主动学习过程与方法等,目的是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宏观思维能力。

2009年04月11日 光明日报

联系我们

同济大学 版权所有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021-65982200

同济大学新闻中心主办    E-mail:newscenter@tongji.edu.cn

沪ICP备10014176号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38号    沪举报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