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非师范生就业竞争力 引导师范生农村任教
本报讯(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罗曼)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张亚萍这个寒假过得格外轻松。去年年底,她和湖北省巴东县一所中学签了约。“到基层去更能实现师范生的价值。”张亚萍说。
据华中师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介绍,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学校已主办和协办了6场大型招聘会、120多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并通过就业网提供岗位需求1.5万多个。截至目前,该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平稳,签约率与去年基本持平。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华中师大如何从困境中突围?“对外,未雨绸缪,提前开拓就业市场;对内,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发挥全校教职员工在推荐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断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该校党委副书记谢守成这样总结。同时,加强实习与就业的有机结合,也有效地带动了就业率的增长。
为提升非师范生的就业竞争力,华中师大拓宽就业市场,于去年6月启动了“非师范生就业能力提升计划”,利用寒暑假输送本科三年级和研究生二年级的非师范生到知名企业实习,同时聘请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为课外就业指导教师,加强就业指导的实战性和针对性。
反哺农村基础教育也是该校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广泛宣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等方式推进“农村教育硕士和农村师资培养计划”,同时为志愿赴西部和基层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发放1000元到3000元不等的奖金。在政策的引导下,该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就业的人数年年攀升。据该校就业部门统计,2007年学校到农村中小学就业的师范生比例为21.3%,2008年达到25.65%。
2009年02月26日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