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高校应届毕业生又进入了一轮新的求职高峰期。面对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上海各高校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帮扶的新举措,力求为大学生就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每天早上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学校就业网,寻找有价值的信息。”大四学生小敏告诉记者:“金融危机使就业形势显得更加严峻,对于我们而言,广泛地收集各类招聘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在这方面,我们学校的就业网就做得很不错。”
记者打开了上海大学的就业网,果然,网站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非常强。除了“校园宣讲会”、“就业新闻”、“招聘面试”、“最新就业信息”、“求职锦囊”等常规栏目外,针对所有在校学生设置的“有问必答”栏目,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对学生们的提问做了最为及时的回答,而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就业焦点问题”栏目,有关落户、就业协议、合同、试用期等话题格外引人关注。
据了解,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全面的求职信息,学校特意成立了一支“研究生就业助管队伍”,他们的工作就是对浩瀚的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搜集整理,然后通过QQ群、电子邮箱、就业博客、飞信等便捷通信方式,及时向毕业生们发布信息。“毕业生们既要完成毕业论文,又要找工作,平时特别忙,而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课业相对轻松,由他们先帮毕业生筛选一下就业信息,可以帮助毕业生不用再直接面对庞杂的就业信息,也不用再坐等招聘会或宣讲会,而是从信息分类里二次选择,主动挑选适合自己需要的求职岗位。”
作为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学生能否把握住面试机会也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为增加学生对面试程序的了解、熟练运用面试技巧,提高面试成功率,上海交通大学就业中心开设了就业技能培训营,邀请单位HR专业人士为同学提供一对一、无领导小组的面试训练,给同学们提供更多的互动交流和面试实战机会,提供面试技能。
就业技能培训营曾邀香港教育学院学生事务处处长方永豪先生、辅导主任颜林发先生,对同学们进行了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面试和面对面的面试模拟,面试结束之后,两位面试官对四位应聘者的表现进行了筛选和点评,并当场给表现优秀的两位同学发放“offer”。同学们积极参与,反应热烈,两位老师通过模拟面试指出大家存在的问题,现场的同学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通过此类训练使大家体验到真实的面试,进一步熟悉了面试的步骤及形式,增强了同学们面试的实战经验和技巧,有利于大家在实际面试中发挥得更出色。
针对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困难,上海交通大学采取各种措施扩大就业路径,也鼓励学生们走出上海就业,还特别为部分赴外地求职的学生发放求职补贴。
“发放范围是目前尚未签约,寒假赴外地求职的毕业班学生。根据路程远近,每人100-300元不等,引导学生扩大求职范围,到外地寻求发展机会。今年开学初,学校还会对新增外地求职学生,补发路费补贴。”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也透露,学校考虑在校内设立“教学辅助岗位”和“实验技术岗位”,解决部分毕业生短期的就业问题。他介绍说,这两个岗位可以让毕业生在校内的实验室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这份工作不算是完全固定的。此外,复旦还将为到西部、到基层、到生源地就业的毕业生,提供相应补贴。
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影响下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上海大学研究生工作党委组建了由来自各学院的44名07级研究生组成的就业助管队伍,促成不少同学顺利签约。据了解,不少学生已经根据他们提供的岗位信息,联系到了企业,有些已经进入到面试环节。而在与企业的访谈中,校方还向企业了解对人才的要求和建议。
上海师范大学则要求各学院院长和书记通过签约实行承包制,确保学院就业率达到98%。为此,学校将充分利用三方面资源:校内教师的资源,要求每位教师帮助1位学生就业;校友的资源,通过校友会和“寸草心”校友志愿者服务队联系400多位杰出校友,要求每位校友在他所属的单位安排5位学生就业;以及校就业促进会单位的资源,要求这些单位每年为学生提供10个就业岗位。
2月13日,同济大学的硕士李文浩成为首批领到营业执照的大学生“零首付”创业者之一。学校在营造大学生创业氛围的同时,还积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一开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适时推出了“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见习”项目,为大学生提供千余个创业企业见习机会,学生将在见习中通过一系列创业培训,提升就业和自主创业竞争力。见习期满后,优秀创业见习人员在正式申请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时可获得加分。记者了解到,除了应届生外,凡毕业两年以内未就业的、有创业想法和准备的同济学子都可申请。
天天新报 2009-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