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同济辩论队在第五届“瀛泰杯”上海法律辩论邀请赛、纵横杯上海32校辩论邀请赛中接连夺冠,牢牢锁定2016年上海辩论高校积分榜第一名。
12月1日,“瀛泰杯”上海高校法律辩论赛决赛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同济大学辩论队于初赛力克东道主上海海事大学,复赛战胜上海财经大学,一路挺进决赛与华东政法大学争夺冠军,就“虎口救女是否构成见义勇为”这一社会热点话题展开了激烈辩论。同济大学辩论队成员李嘉诚,邱元,乔梁,李金龙,覃滢澜,张益翔,果叶,丁润东先后在比赛上做了精彩发言。


立论陈词阶段,华东政法大学将“义”的定义扩大,认定所有不顾个人安危的行为都叫做“义”,而面对虎口选择下车救女,是一种舍生取义,人性压过本能的行为,进而陈述此行为的价值,希望社会能给予伟大的母爱一个积极的评价。
同济大学则从法理与民俗的角度对辩题进行解剖。法理上,认定父母本身即对子女有特殊救助义务;民情上,大众更多认为“见义勇为”更应该是对陌生人的救助而非亲人,并以社会调研数据作为支撑。
在之后的交锋中,华东政法大学辩手从“救助义务”、认定是见义勇为的“损失“两个角度开辟战场,而同济大学的辩手则做出了充分的回应,并在”义“的定义范围问题上连续向华东政法大学发问,辩论场上对决愈发激烈。
比赛的最后,同济四辩乔梁以“义“结尾,在评委们的一致好评中,同济大学辩论队最终获得了第五届“瀛泰杯”上海法律辩论邀请赛冠军。
赛后,陈柚牧律师、陈喜燕老师、学生评委于皓宇依次对场上辩手的表现加以点评。陈柚牧律师首先对大学生观看辩论赛的热情表示欣慰,并指出,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尤其需要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锻炼应变能力与临场心态。同时他也高度赞扬了两组参赛队伍,并对各位优秀选手寄以美好的祝愿。陈喜燕老师对本场辩论双方的精彩表现表示肯定,对双方青年辩手灵活敏捷的思维表示赞扬,也提出辩论过程中的一些漏洞和不足,让双方辩手受益匪浅。最后,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相雷老师为大赛致闭幕词。相雷老师对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当代大学生的思维量和反应速度表示高度赞扬,表示法律辩论给现代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小觑,并对学生们提出了建议和期望: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且更应该在生活中,将活动和专业课程相结合起来,将更多的课余时间投入这类学术类活动中。
此次夺冠也是同济大学辩论队2016年继第四届捭阖杯国际辩论挑战赛获得亚军,第一届百结杯全国辩论挑战赛获得亚军,第二届名校杯全国辩论邀请赛获得冠军后,收获的第一个上海市赛冠军。
12月3日,同济大学辩论队于华东理工大学决赛报告厅与上海外国语大学辩论队就“选择越多越幸福/选择越多越痛苦”辩题展开激烈辩论,并以5:0完胜上海外国语大学,夺得纵横杯上海市32校辩论邀请赛冠军。校辩论队成员乔梁,孟婧,邱元,李嘉诚,陆思远,吴正浩,李志超,李金龙,陆亦杰,马致远,丁润东先后参加了此项比赛。

纵横杯辩论邀请赛由华东理工大学纵横协会主办,是上海市规模最大的高校辩论赛事之一。本届辩论赛将比赛规模扩大为32校,以专业辩论为宗旨,邀请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等32所沪上名校及辩论强校。大赛历时一个月,比赛场次达31场,参赛规模百余人,累计观赛规模千余人。同济大学辩论队在此项赛事上一向表现不俗,在14年获得冠军,15年获得亚军之后,16年再次捧回冠军奖座。
初赛同济大学队持反方观点与上海科技大学队就“公立学校应不应该取消教师事业编制”展开讨论,上科大认为教育投入应该更公平合理,公立教师事业编制限制发展需求,限制教师积极性。同济辩手则认为公立教师事业编制是吸引人才的重要保障,是稳定教职工队伍的重要保障,并以详实的数据资料支撑,首战告捷。
复赛同济大学队与上海商学院队以“减少吸毒人员应以强制戒毒为主,还是以社区矫正为主”为论题展开辩论。同济辩手经过详细列举相关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发现吸毒人群众多的地区,通常社会工作落后,无法做到社会矫治,进而从社会实际与毒品的可怕危害出发,论述了强制戒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最终力克对手挺进复赛第二轮。
复赛第二轮同济大学遭遇了本次比赛的最强劲对手——华东政法大学队。同济辩手沉着准备,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就“修复历史遗迹是否有利于保留人类历史记忆”开出了历史遗迹是历史记忆的传承载体,修复历史遗迹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唤醒与深化人类历史记忆的论点,立论大气厚重,成功守住了华政的汹涌攻势,收获了四强入场券。
随后的半决赛中,同济大学辩论队战胜上海政法大学队。决赛上更是以通俗易懂贴合大众的立论,犀利凶猛的拆解快攻一举赢得了五位评委的青睐,战胜上海外国语大学队,摘得桂冠。
2016年即将结束,同济大学校辩论队秉承“宏辞论道,辩者无疆”的理念,锐意进取,收获了一个国际亚军,两个全国冠亚军,三个上海冠亚军。同济辩手也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展现在从成都到哈尔滨到大连再到上海的各个辩论赛赛场,让更多观众开始品味语言交锋,唇枪舌战的魅。